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
(资料图)
1
特点介绍
“拳以寺名,寺以拳显”。少林寺因禅拳双修而闻名天下。
在历代少林武僧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演变下,少林寺形成了特有的功夫体系——少林功夫,它以朴实无华、刚柔相济、禅武合一、招式多变的风格流传至今。
少林原分五大流派,有河南(嵩山)少林、福建少林、广东少林、峨嵋少林和武当少林,每派中又分为许多小派和门别。从地域上划分,少林又可分为北少林和南少林两大流派。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则包括练气和养气。
按技法划分,少林功夫又分为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约百余种。
如今,少林功夫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和健身、御敌、竞技方式,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2
发展历史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印度僧人跋陀到中国传播佛教,建造了少林寺。
少林拳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历代众僧参照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健身技击术,以及他家拳术之特长,兼收并蓄,融汇贯通,长期演练的结果。
隋末唐初,少林寺已发展成一个拥有百顷田产的大佛寺。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与在洛阳的王世充交战,在战争的紧要时刻,少林寺曾以昙宗、志操、惠扬等为首出兵相助,击溃郑军。
为表彰少林众僧助战有功,李世民登基后,给予少林寺嘉奖,使少林寺从此声名日隆,名僧层出不穷。从此,众僧习武之风成为少林寺世代相传的独特宗风。
宋代,少林寺发展兴旺,规模宏大,僧人达两千余人。方丈福居大和尚为发展少林功夫,曾邀请中国十八家武林高手会武于少林寺,广泛吸取众家之长,最后汇集成册,供众僧学习演练。
明代是中华武术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民间武术争奇斗艳,各放异彩。少林功夫在这一时期达到巅峰,誉满天下。
少林功夫伴随着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发展成为技术完备、内涵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
3
功夫解说
1982年,一部由功夫明星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轰动大江南北,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电影《少林寺》,解读其中的精彩招式。
>> 少林拳 <<
少林拳拳法虽看似简单,但修习到高深境界之时,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为最厉害的武功,正印证了“大智若愚,无巧不拙”的千古道理。
>> 地躺拳 <<
地躺拳因拳多用滚、跌而得名,是少林功夫拳的主要套路,素有“就地十八滚”之称。此拳动作反常,招法无形,跌如山倒,起若惊鸿,扑跌翻滚,变化自如。
>> 螳螂拳 <<
螳螂拳讲就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正所谓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
>> 醉棍 <<
醉棍是以体现酒后的形态,在似醉非醉的同时,出其不意发挥动作威力的招式,似醉非醉,以柔带刚,刚中有柔。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2022-08-15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关键词: